子课题《文化传承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活动案例研究》
——研究方案
子课题组长:施月平 汤小青
一、课题的背景
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又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正如后现代主义极力主张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提出应根据各地区的文化、社会生活、民族习惯等差异,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
我园坐落在江苏历史文化名镇——震泽,具有千年的文化底蕴,素有“吴头越尾”之称,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沿水成街,因河成镇,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在这里,历史与现实、古老与时尚、外地文化与本地文化兼容并蓄,交汇互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独特的“震泽文化”。古朴的震泽街道、重要的文化遗产——王锡阐、师俭堂、慈云寺、禹迹桥等、哨响如筝的家乡特产(黑豆腐干、青熏豆茶);响誉中外的“蚕丝被”……这一切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本土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孩子们生活在这种特定的本土文化背景中,不仅自然地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他人携带的特定的文化指引。因此,儿童作为个体的人能够接受也必须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儿童需要学习和继承先人创造的文明,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他们的历史,实现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国际著名学前教育家——美国丽莲·凯茨教授认为:“幼儿时期正是幼儿理解和体验过程的最佳时期,成人可以通过向儿童介绍3‘F’S(食物、服饰和节日)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累积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经验。有了这个基础,尊重和接受他人的文化便是自然而然的事。强调首先要帮助儿童了解和体验他们自身的环境,建立儿童自身的归属感。”因此,笔者认为把震泽本土文化中易于幼儿理解并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提炼出来、加以整合,融入活动案例之中,这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
鉴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着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思想,我们提出了将古镇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活动案例研究中,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人文素养,也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事物或现象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过程,按时间轴纵向传播,如民间艺术文化的世代传递、语言文字的历代传递等,需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继承与发展中让传统文化得到提升。本课题中指我园在开发与实施基于古镇文化教育资源的微型课程的基础上,探究对古镇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创新的新途径。
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微型课程又称“课程组件”,是当代教育系统中编制课程的一种形式。一个学科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的单元,每一个单元讨论一个独特的概念或活动,构成微型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单独学习一个单元,不必考虑单元之间的逻辑顺序。在学习微型课程时,主要是在教师辅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是指我园教师通过对家乡(历史名镇)特有的家乡文化教育资源(丝绸教育资源、农耕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景观文化资源和古名人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开发和运用,给幼儿营造内容丰富、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古镇文化体验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地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文化的根基,最终形成一门有古镇文化特色的微型课程。
活动案例:广义上是指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幼儿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在《文化传承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活动案例研究》的子课题研究背景下,为了将古镇文化特色资源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渗透在幼儿园活动中,我们将以集体教学活动、自主性游戏活动、园本活动及亲子活动这四个方面来开展和实施。
三、国内外研究的同一领域现状
(1)苏州吴文化的研究
吴文化在长期的历史锤炼中,凝聚了一种对中华文化的奉献精神。苏州市文广局近年来在努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吴文化研究的与时俱进,发挥吴文化在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文化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吴文化的研究,专门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一批文化丛书和专著。2002年 7月由世界著名大师贝聿铭题写书名、著名作家陆文夫作序的《吴文化与现代化论坛》的出版标志着苏州吴文化研究工作又上了一个新水平。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提高文化队伍素质,99年苏州市文化局与苏大社会学院联合举办了江南地方史专业吴文化研究与开发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2)开展文化传承的校本课题研究
在苏州吴文化大力研究的倡导下,苏州市的各中小学纷纷开展了有关文化传承方面的课题研究。苏州大学硕士陆丽萍开展了《苏州蚕丝文化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苏州蚕文化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学生蚕文化知识有了显著增加,研究性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因而,该校本课程是有效可行的。苏州第十六中开展了《初级中学传承吴歌的实践与创新研究》课题研究,目前在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中积累了6首深受学生喜爱的吴歌曲目,拟遍相关的吴歌案例集与校本课程教材。常熟市琴湖小学幼儿园确立了“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特色课程建构”的课题研究,依托地域文化的园本课程建设提高了幼儿整体素养,也为该园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研究价值:
本课题为幼儿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经验和做法,帮助研究者理清了研究的思路。从开展什么样的课程活动,到如何开展课程活动,再到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课程活动,都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从而有效地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价值,也给幼教专家和学者提供了思考幼儿教育活动的核心价值与文化传承功能方面的一些具体、生动和真实的活动案例。同时,本课题研究还探索了一系列文化传承的有效实施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操作性的理性认识,如在课程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方法、指导方法、观察方法和有效策略等。
第一,本课题旨在形成具有古镇文化特色的微型课程体系,从而体现我园的办园特色。第二,本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对文化传承有深层次的思考,进而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凸显了文化传递者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教师更关注于文化场景的创设,让幼儿在这样的场景中去感知、了解、体验和互动,从而积累丰富的经验,积淀文化的厚度。第三,让幼儿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为将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好奠基。
创新之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震泽古镇文化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使其常常与参与、操作、表现、创造等活动联系在一起,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古镇文化教育对幼儿而言,最好的教学形式就是要充分地解放孩子的手、眼、脑,让孩子“走进”古镇文化中去,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感知体验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在教育过程中多启发和引导幼儿动嘴、动手,动脑,充分表现和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进而引发幼儿去想象和创造,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两种特色教学模式:
(1)“参观——实践——体验”模式。震泽得天独厚的古镇文化中有许多内容,如文物古迹、风景建筑、社会生活等,受资源本身特点的制约,需要采用实地参观或社会实践的形式,通过幼儿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自动手来获取信息、积累经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取得的教学效果也要远远胜于单纯的课堂教学。
(2)“观察——发现——探究”模式。震泽独有的古镇文化中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和内容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指导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操作、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模式需要教师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
五、支撑性理论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也都应向生活教育理论方向靠近。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陈鹤琴“儿童教育”理论。
(1)办园主张
陈鹤琴指出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之一:“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 陈鹤琴指出给孩子学的东西有三条标准。一是“凡是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作为幼稚园的教材。”二是“凡教材须以儿童的经验为根据。”三是“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主张之二:“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
(2)“活教育”课程论。
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针对传统教育书本万能的旧观念,所形成的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3)活教育方法论。
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最重要的是要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
(三)后现代课程观
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提出,《后现代课程观》对课程给予了新的诠释:(1)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课程,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载体,因而课程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2)课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3)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发性和灵活性。(4)课程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可以根据实际加以调整。(5)课程的组织不在于学科界限,而向跨学科和综合化发展。(6)课程从强调累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7)承认和尊重价值观的多元化,不以权威的观点和观念控制课程。
六、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以《纲要》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最终目标,充分挖掘震泽地域文化资源,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连为一体,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和幼儿园特色的园文化课程。具体如下:
1、初步探索震泽古镇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案例中的开发和运用。
2、进一步开发震泽古镇文化资源,将震泽古镇文化资源在亲子活动中有机渗透,以亲子活动为情感纽带,建立新型有效的家园合作关系,密切亲子关系,让幼儿与家长共同体验亲情,感受快乐。
3、通过系统分析、整理震泽古镇文化资源,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新的教育资源观,培养一支研究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与幼儿、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4、建设具有震泽古镇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提高幼儿园综合办园水平。
七、研究内容
(1)基于文化传承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研究
对家乡(古镇)特有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筛选和分析的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文献资料研究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开发实施基于古镇文化的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活动,动态地呈现出一系列比较优秀的成功的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2)基于文化传承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自主性活动研究
对古镇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将其延伸至自主性游戏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在角色游戏、区域游戏等活动中的自主性发展。
(3)基于文化传承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园本活动案例研究
本着充分挖掘古镇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思想,将古镇的传统文化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组织园本活动,开展游戏,从而提升幼儿的人文素养,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4)基于文化传承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亲子活动研究
合理有效的运用家长资源,美好的文化传承将发扬光大。开展充满趣味的亲子活动是能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的载体,架起孩子与家长之间心灵交流的一座桥梁。
八、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整,不断充实、完善研究方案。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观察、引导、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总结、调整方案,在实践情景中进一步检验,将研究工作引向深入。
2、文献资料研究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课题开展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发动大家收集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信息,为课题的阶段研究提供充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主动寻访,实地观察、了解震泽本土文化特质,分析、整理,从中筛选出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本土文化内容,供研究过程随时查阅,保证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做适宜的园本研究。。
3、经验总结法:对各活动案例过程及时回顾、总结、反思,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并通过有目的地召开有关研讨会、观摩会等,把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进行汇总、分析、综合,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撰写心得体会、论文及研究报告。
4、观察法:通过多种观察形式,真实地记录幼儿的表现,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师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5、问卷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的幼儿、家长对震泽本土文化的认知情况和情绪情感态度。
九、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2013.8)
主要任务:(1)组织准备,成立子课题组;(2)查阅有关文献,手机资料,撰写文献综述;(3)申报、立项;(4)形成子课题之一《在文化传承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活动案例研究》;(5)修改、提炼微型课程的目标、评价体系;(6)结合多方资源,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9——2015.12)
主要任务: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方案:(1)前期调查,整理并形成古镇文化微型课程资源手册;(2)以小中大年级为单位,在实践中建构相应的内容体系;(3)中期鉴定,聘请专家来园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1——2016.6)
主要任务:(1)检测幼儿各种能力的提升情况;(2)形成教师论文集、教学案例集、微型课程集、幼儿个案观察集等,并进行自我评估;(3)整理、统计、分析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进行鉴定、结题。
十、预期成果(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
|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 |
基于古镇文化的幼儿园微型课程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汇总 |
教案集 |
2016.5 |
基于古镇文化的幼儿园微型课程的自主性游戏案例研究 |
个案集 |
2016.6 |
基于古镇文化的幼儿园微型课程的园本活动设计汇总 |
教案集 |
2016.6 |
基于古镇文化的幼儿园微型课程的亲子活动开展 |
活动 |
2016.6 |
最终成果 |
基于古镇文化的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活动案例研究 |
论文 |
2016.5 |
文化传承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活动案例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6.6 |
十一、子课题组成员与分工
负责人:施月平 汤小青
子课题成员:蒋春妹、曹俣、朱佳岚、沈红娟、吴晓倩、孙丽芳、梅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