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 震泽中心幼儿园为各村0-3[57918]
 · 小班十一月主题论坛:幼儿园[17785]
 · 0-3岁亲子活动教案[16831]
 · 中版主题论坛一:哪些游戏区[1404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教科沙龙
  共有 167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大班主题论坛:教师课堂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发表日期:2012年3月31日      作者:大班组     【编辑录入:范欢欢

主题二:教师课堂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范清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提问

提问源于“学须有疑”、“有疑而问”,作为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历来有不少论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师与幼、人与书、讲与练构成了极其错综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又主要是以信息传递与反馈形式进行的,即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与答疑。设计精当、运用恰当的课堂提问,从幼儿的角度看,是对他们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确立。它不仅是幼儿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一条主要渠道,而且是启迪思维、开发能力、培养理解与驾驭语言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主要方法;有效提问还是调动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从教师的角度看,提问为化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提供了契机,并可以借此获取反馈信息,检查幼儿理解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同时,教学提问教师运用得好,为密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和谐协调,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那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引发性手段进行有效提问。

即新授内容开始时,教师借助提问激起幼儿学习兴趣。如数学活动《排序15》,其活动目的之一就是比较5以内数的多少,知道多1、少1的数量关系,儿活动开始老师采用手指游戏中的提问:“11是几?21是几?……51是几?41是几?……”引导幼儿进入数学活动的主题。引发性提问不要求幼儿回答得很完整,甚至不要求幼儿回答,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让幼儿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分析性方式进行有效提问。

即对幼儿不易理解的词、句子、事情以及必要的知识进行提问。如故事《小兔过生日》,事情发生在小兔过生日的时候,小花猫送的礼物是鱼,喜鹊送的礼物是毛毛虫,小花狗送的礼物是肉骨头,可是这些礼物小兔都不喜欢,小朋友感到难以理解,这老师提问:“小小花猫认为鱼是最好的礼物,它想的对吗?”幼儿回答:“小花猫想的对。”老师又问:“为什么小兔不喜欢呢?”幼儿回答:“因为小兔不喜欢吃鱼。”老师又问:“小花猫爱吃鱼,所以就送鱼给小兔,可小兔不喜欢吃鱼,小花猫应该怎样做才对呢?”幼儿回答:“小花猫应该送小兔喜欢吃的东西才对。”(同样的提问方式解决喜鹊、小花狗应该怎样做才对的问题),通过这种疏导性提问,既可以帮助幼儿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又可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

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总结性口吻进行有效提问。

在幼儿对教学活动内容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进行总结。如故事《小羊过桥》,教学目标是通过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谦让,要有礼貌,教师通过桌面材料有表情第讲述故事,又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请两为小朋友上前表演故事《小羊过桥》,最老师以总结性口吻进行提问:“这两只小羊是怎样过桥的?他们说了些什么?怎样做才能又又礼貌又平安地过桥呢?”从而让幼儿概括地回答出:“两只小羊要过一座很窄很窄的独木桥,它们懂得了应该让别人先过桥,如果别人让你先过,应该要说:谢谢!这样才又礼貌。”

总之,教学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师、幼儿、所教授的内容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因此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都不是孤立的活动,教师很多时候会借助问与答的形式获取相应信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是教师指导地位的表现,也是激发幼儿“乐学”、“会学”的关键所在。

沈燕青: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解决策略

一、激情型提问策略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情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

例如:大班科学探索活动落下来,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激情,可先向幼儿提问:小球在相同高度,但材料不同时,落下来哪个快?哪个慢?不同材料可以是平整的木板、一张纸条、泡沫小垫子。在这问题情景中,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物体落下来的现象。幼儿发现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一点,得出了不同结论。第二个环节也是层层递进,在相同的材料中,怎样使物体在相同高度、相同时间落下来的速度不一样呢?孩子纷纷都想到了改变物体的形状等等,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和欲望,把幼儿带进主体教学活动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探索引导型提问的策略

新课程提出,幼儿要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然而,由于幼儿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参差不齐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担当起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积极作用,给幼儿以正确的导向,培养他们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幼儿学习有关磁铁的性质后,教师在区域活动投放了玩磁铁的游戏,教师在玩磁铁过程中,问道:老师没有用手拨动小鱼,桌面上的小鱼为什么会动起来?在探索型的问题中,幼儿对磁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迁移型活动策略。

迁移型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的对象上去。对帮助幼儿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具有很高的价值。不少知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幼儿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例如:在中国娃这个主题当中,我们的主体脉络涉及到了中国少林功夫这一块,这是我们大班的早操,对于小中班来说我们这套动作是有点难度的,孩子在学其中一个动作坐如松的时候,很多小朋友的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对这个动作的把握度也是各不相同,很多孩子都不能保持平衡,不过没有关系:我们经常跟孩子说坐如松这个动作就像我们平时生活中坐在板凳上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把板凳抽空了等等。如此诠释,能促使幼儿迫不急待地将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自主地学习新的东西,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开放型提问策略。

新课程提出提出学习活动不仅要重视幼儿的学习结果,更应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改变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通过探求某种策略,出现不同层次﹑多种水平的解答,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活动老鸭的店丢了吗?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老鸭的店为什么会丢?你想什么办法帮助老鸭找到它的店?你如果迷路了你会怎么办?等等。这些灵活的提问往往给了幼儿思考的空间,让幼儿在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问题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新知识,巩固原有的知识。开放性提问可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分析幼儿,切实地从启发幼儿主动思维和乐学心理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提问,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更精湛、更切合实际的课堂提问,有待于再研究。

李敏娟:有效提问设计的策略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绘本阅读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考、表达等多种认知活动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它受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所制约。作为教师,应在适宜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幼儿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其中,提问的设计和组织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幼儿懵住了,那样问,幼儿又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幼儿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而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棋道中有句俗话:“一子下错,满盘皆输。”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

1、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有人称“幼儿是想象的天才”。他们的率真、大胆、独特是大人们难以企及的。在阅读前让幼儿根据题目和封面进行猜想故事的内容,往往就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从而为原有的绘本作品创造出了许多幼儿自己的版本,将幼儿很快就带入绘本教学的意境中,更好地丰富了绘本原有的涵义。

比如绘本《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请中班幼儿猜想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她们是不是在这里等谁呀?”……幼儿根据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地猜想,这些猜想不仅让我们的绘本充满了想象的空间,调动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更加激发了幼儿要揭开绘本神秘面纱的探究欲。

2、设疑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设疑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幼儿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学习障碍”的一个教育机智。我们的教育是贯彻“跳一跳,碰得到”的原则,那么在设疑的这个环节中,教师就给了幼儿跳的机会,让幼儿在跳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解放,获得知识的丰收。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更好的阅读绘本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组织绘本教学《漏》的活动中,我首先向幼儿宣布故事题目,请幼儿说说有关于这个故事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孩子们的问题集中在了“什么是漏?是我们经常持吃的肉吗?它长得什么样子的?它可以用来干什么的?我们为什么没有见过它呢?这个漏能吃吗?”当我把问题抛还给孩子们解决时,他们的积极性更加高了,但由于经验的局限,回答还是以提问和猜测有关。妞妞:“这就有可能是我们吃的肉。”苗苗:“这大概是肉类吧。”虫虫:“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面对着孩子们的猜测和疑问好像要陷入僵局了,我马上进行了前部分的绘本教学活动,故事中的主角老虎和小偷本来是去王老汉家偷东西的,可是当听到王老汉夫妻俩在屋里说“漏”的时候,就特别的害怕起来。这个“漏”到底是什么呢?连森林之王老虎也这么害怕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在绘本的学习中,根据对“漏”的描述,融入自己对“漏”的理解,进行大胆地猜测 “漏”是什么呢?

3、推理性提问让幼儿会说。

推理性提问是指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逻辑推理的问题,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观察母鸡在院子里散步的图片时,幼儿能够仔细地观察图片的每个角落。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进行推理“这时,你认为狐狸会去吃母鸡吗?”这时幼儿就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合理的推理了。有的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院子里的瓶子和车子上面。他们认为狐狸还不能去吃母鸡,因为母鸡一害怕就会乱飞,不当心瓶子就会爆炸的,那狐狸不就没命了吗?还有的认为乱飞,跳上车子的话,车子就会翻到,有可能会砸伤狐狸的,所以狐狸只能暂时躲起来了。可见,教师具有推理性的提问,能够让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细致全面地对图片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有根据地推理,活跃我们的课堂。

4互动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互动式提问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向对方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调动积极的课堂气氛。所以,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教师要善于设问,还应该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因为幼儿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如在绘本教学《哈里的大脚》中,在最后的环节中,我留给了一点思考的空间。让幼儿说说哪一页还有看不懂的地方,哪一个问题还不明白,需要请同伴或老师帮助解答等。结果,幼儿纷纷举起了小手讲述着自己的疑惑和不解,问题还真是五花八门,出乎教师的意料,这个环节在整个活动中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可见,这种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地开展讲述、问答活动常常会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幼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好奇、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课堂高潮迭起。

 

潘春芳:怎样做到提有效的问题

教师问什么,幼儿就答什么,问题真是太重要了。因此,关键一点就是教师要问有效的问题。

1、设计问题时具体、有层次性。作为分解目标的每个小环节,它都有需要达成的小目标,好的提问就能游刃有余地深入提问同时,达成整个教学目标。这里问题有效性的体现:问题能在开始唤醒幼儿生活经验、便于教师梳理经验、关键处能激发思维提升经验,最后能完整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候,教师必须做到眼中有儿童,心中有目标。备课亦要备孩子,了解每个环节设计是否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孩子一般会有怎样的回答,出格的回答有哪些……这些都是教师要方方面面要思考的。例如在大班语言活动《梦》中,教师一开始就会问:你们都做梦吗?做过哪些梦都是怎样的?接着,教师再问:看来梦是各种各样的,你们觉得哪种梦是最让人难忘的?最后环节中,教师会把总结的权利交还给幼儿,用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今天我们说了自己的梦也看了小姑娘的梦,你觉得自己的梦和小姑娘的梦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一样?这样每个环节目标清楚了,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提问的无效性。

2、提问时要边观察边提问,适当的耐心等待。看着孩子的眼睛提问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要求,一个问题下去,孩子的眼神会及时反馈信息,是否恰当?是否能激发思维?只需一秒钟的时间教师就会了解。问题的及时调整,适时补充对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来说是需要教育智慧的。例如出示图片后,教师提问:这是谁的家?在很多孩子还没有反映过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用手势或者语言加以补充,以提示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重要信息,才能回答有效。不然一个问题下去没有人回答或者答非所问,足以让很多老师就会着急上火的。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集体回答中。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幼儿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幼儿与幼儿间相互启发;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幼儿参与的环境。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由于全体幼儿的积极参与,使课堂纪律和气氛活跃起来,教师自身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同样,提问时候,关注幼儿教师还要注意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幼儿来问问题。不能只问能干的幼儿,忽略中等幼儿、冷落发展相对较慢的幼儿,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这对大多数孩子是极不公平的。课堂中安排回答问题难易度上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如回答:这个故事叫什么名称?故事里有谁?你认识故事里的谁?等等相对简单的问题让平时不肯举手或性格内向的幼儿回答。稍难一点的如: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喜欢?你是怎样知道的?对一些发散性、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请能干的幼儿回答,以免出现冷场,如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办?假如没有……,会变得怎么样?这样层次分明比较清楚的提问能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不管是能力弱和强的幼儿都能获得自信。

葛盼珍: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那么,应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

一、选择好提问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如果漫无边际进行提问,就会抓不住课堂教学重点,即使所选的问题再精彩,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其次,提问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提问的难易应该控制在学生经过听取教师讲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的程度。再次,提问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一个好的提问应该包含基本知识广泛、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难度深浅得当、与其他问题关联密切、有较大的引申余地、问题答案灵活而不呆板。教学提问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要求教师既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结果。

二、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时机得当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机不当就会分散学员的精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课开始时设疑提问,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的效果。在课堂中间提问,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盛的时候实施,因为此时学生急切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以便触发他们的思维兴奋,集中听课注意力。在课尾提问,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认识到所讲授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新课内容,一举两得。

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可以点名提问,也可以不点名提问。点名提问可以更多地引发被提问人的思考,调动被提问人思维的积极性。不点名提问,不需要具体的人来回答,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单独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提出几个“一连串”的问题。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将此问题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再次,可以只提问题没有引导,也可以提出问题后提供一些思路。对于简单一些的问题,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对于复杂一些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些思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最后,教师还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员提不同的问题。多提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动力。对年龄大、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可以多提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他们的答案可能更完整,更准确。通过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提不同的问题,使所提的问题能达到设计提问的目的,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宋华芳: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提问是教师和孩子互动,通过问题,激发幼儿去想象、思索,去探索心理活动,从而极大的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让孩子在学习中主动的思考、探索,充分的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而无效的提问将使孩子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极大的阻碍孩子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的提问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       教师事先预设的问题应突显目标。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教师都要事先认真备课,并根据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和本班孩子年龄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能力的差异,预先设计问题以及他们可能会回答的答案。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自己班级了的孩子。

二、注重孩子开放性的提问,立足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辐合性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注重它的开放性,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促进孩子各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封闭和无效的答案如:给孩子判断式的问题“对不对,可不可以,是不是”等,明显的压抑了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开放性的提问,也应建立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的。

三、延长“等待时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尤其是一些需要让孩子去理解,去思考,去想象的问题后,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充分的思考问题答案的时间。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来好好的理清思绪,因为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在脑海里一定要先思考,这时候的头脑里藏着很多很杂的答案,必须经过充分时间的思考后,才能把自己觉得是比较好的答案理出来,告诉老师。并且在回答的过程中,增添孩子的信心。

四、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

活动中孩子们因为各方面的能力的差异性,所以给老师的回应也是不同的,在孩子回答问题后,无论这个孩子是否回答在点上,老师都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让孩子知道,老师在很认真的听他所说的话,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这也是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鼓励。

(一)针对孩子的回答问题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回应。

(二)老师的反馈应细化,明确,不笼统。

五、提问应让孩子形成共鸣,让更多幼儿参与和思考。

一节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孩子对老师的问题感兴趣,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那提的问题需要引起孩子的共鸣,只有内心真正需要了,才能安静的倾听,积极的参与。而内在的需要就是要有共同的需要共同的感受,所以要努力的营造一种让孩子“感同身受”的意境,提升孩子的兴趣。

因此,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去慢慢经营、摸索,才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出提问的有效性,真正的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在轻松而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本领,使孩子的思维和身心健康得到真正的发展。

 

 

徐芳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提问是教师和孩子互动,通过问题,激发幼儿去想象、思索,去探索的心理活动,从而极大的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让孩子在学习中主动的思考、探索,充分的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而无效的提问将使孩子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极大的阻碍孩子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的提问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  教师事先预设的问题应突显目标。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教师都要事先认真备课,并根据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和本班孩子年龄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能力的差异,预先设计问题以及他们可能会回答的答案。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自己班级了的孩子。提的问题前,应想想,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它在里面起的是什么作用,可以发展孩子什么,可以提升孩子哪方面的经验。所以,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应该突现目标以及考虑到孩子们是可以清楚回答出来的。并且在孩子回答出来后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帮孩子理清思路。千万不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随手提问。那样在语言上必定会缺乏严谨性,在顺序的安排上缺乏逻辑性。所以教师要对每一个问题都应该严密思考,时时思索,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们学到什么。

二、注重孩子开放性的提问,立足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辐合性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注重它的开放性,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促进孩子各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封闭和无效的答案如:给孩子判断式的问题“对不对,可不可以,是不是”等,明显的压抑了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开放性的提问,也应建立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的。比如:在一次,我的教学活动《给小白兔的生日礼物》上,我首先在孩子面前,出示的是一只小兔子和一盘饺子,如果直接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将立即淹没。孩子的思路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而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活动中,我让孩子自由的去猜测小白兔和饺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的时候,因为孩子们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小兔子,所以孩子们纷纷发挥想象,在好奇心和想象力中根据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的说出了很多自己的很多想法。活动充满趣味,孩子门的兴趣一下子就在活动中提高了,我和孩子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充分的发展了孩子辐合性思维。

三、延长“等待时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尤其是一些需要让孩子去理解,去思考,去想象的问题后,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充分的思考问题答案的时间。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来好好的理清思绪,因为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在脑海里一定要先思考,这时候的头脑里藏着很多很杂的答案,必须经过充分时间的思考后,才能把自己觉得是比较好的答案理出来,告诉老师。并且在回答的过程中,增添孩子的信心。而如果缩短孩子思考问题“等待的时间”,那么很多孩子将来不及分析思考,更多的答案将是无序的、散漫的、表面的,没有实际价值的,或者因为紧张和茫然导致了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所以,教师应耐心给予孩子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提问有效的至关重要的关键点。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会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延长等待的时间,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孩子给我的反馈也是有效的,积极的,并且质量也是比较高的。

四、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

 活动中孩子们因为各方面的能力的差异性,所以给老师的回应也是不同的,在孩子回答问题后,无论这个孩子是否回答在点上,老师都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让孩子知道,老师在很认真的听他所说的话,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这也是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鼓励。

 

施惠芳:

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有效提问

  【摘要】提问,是引发幼儿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幼儿思考的有效途径。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要点,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重要的激活因素。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合宜。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幼儿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要善于通过提问把个别孩子有价值的经验呈现在全体孩子面前,经此来提升所有孩子的经验,推动整个活动的发展。事实上,教师在提问时持积极的态度对孩子的思维能起促进作用,孩子能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得到鼓励和鼓舞,从而增强孩子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关键词】提问;教学;理答

教师提问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发生频率很高的教学行为,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技能,而是由一系列可观察可分解的技能组成。提问,是引发幼儿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幼儿思考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要点,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重要的激活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交流,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而提问是构成教学活动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一、有效提问的要求

1、问题的预设性;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合宜。幼儿的一些奇怪想法和问题会在课堂中突然冒出来,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预料和感知的,但教师不能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所以应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写到教案当中。这种做法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备课时设计一些问题会增加课堂互动的可能性;事先准备好问题更有可能让幼儿聚集于教学的主要目标。

.2、问题的清晰性;如果教师想让自身的提问变得有效,他们必须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教师提的问题常常无法让幼儿明了教师究竟想要幼儿知道什么、回答什么、怎么回答。清晰的问题包括这样几个特点:使用简洁的、明确的与幼儿认知中水平相符合的语言;仅包括幼儿在回答该问题所需的词汇和等待幼儿处理的信息,这些问题是直接与课堂内容或课文主题相关的,而不是天女散花般随心所欲的。

.3、问题的启发性;要想使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幼儿探求或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并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只有唯一答案或修饰性的(花哨的)问题。即使幼儿在回答紧随反应问题时会主动地去探寻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仍然只是在选择一个答案而不是在组织一个答案。为了让幼儿有更进一步的反应,教师可以重组一下这些紧随反应问题,以期使其具有启发价值。

二、.教师的有效理答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紧随幼儿的反应。教师的理答反应,直接关系到幼儿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影响到课堂上幼儿的参与是否成功,并影响教师的长期教学效果。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理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实验表明,有效理答都直接与幼儿回答成正比关系,即教师的理答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幼儿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因为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课堂交流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它创生一系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把握适当的度,以启发幼儿思维,提高教学效益。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情而异,随机而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吴雅雯

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

1.让提问引发提问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反问,简单的可以说是教师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识的重新抛给幼儿。教师的反问能保持谈话主题的活力。在师幼互动中,类似于“教师问,幼儿答 ”这样的形式,是一个缺乏活力的封闭系统,教师的反问无疑是进一步生成主题的催化剂,由于有力教师的反问,主题的开展不再是浅性,而是随时可以调整强化的,这样的谈话自然就更有意义。

情境:天阴了,好像要下雨了,教师故意没开教室的灯,孩子们起床后发现教室很暗。

幼:怎么这么黑?

师:是啊,怎么这么黑?(教师装作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样子,以反问的形式给出反馈)

  幼:电灯坏了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的答案)

  师:是不是电灯坏了?(教师进一步反问)

  幼:是不是要下雨了?

  幼:下雨怎么办?(生成主题充满了活力)

幼儿的自我尚未分化,教师的反问恰能促使幼儿反思的萌芽,这正是促进幼儿知识生长的良好机制。

2.提问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问题,有助于发展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问题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坐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我们用其他的形状做轮子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既面向全体,有注意到了个体差异。

3.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要有究因性与假设性,任何一个问题中不能有问题的答案,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思维价值。

    幼儿阶段,让幼儿通过信息的分析,综合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比扩充知识更重要。如:在“你认为兔子吃胡萝卜吗?”和“兔子吃什么?”的两个问题当中,我们会毫无考虑的选择后者“兔子吃什么?”因为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可以给幼儿更多的发挥空间,给更多幼儿参与的机会,也会引导幼儿与教师之间具有交流性意义的协商。因此,教师应多问一些开放性及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4.提高教师回应能力

    教师面对着的是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奇特,答案随时有可能出乎成人的意料,从而生成各种不确定的问题,这时教师的及时调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要保护幼儿的问题意识,还要幼儿的进一步讨论,不一样的问题采用不一样的应对策略。

1)有时需要教师及时回应

2)有时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有时需要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一个有效的好问题,可以使幼儿的学习高效,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什么问题是好问题,却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与标准,教师要根据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况,从整体上去把握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与幼儿才有可能真正对话。

     

 

 

 

 

倪夏莉:

提问在有效课堂中的作用

1:提问要有开放性和挑战性

    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的契机,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引领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既是开放的,又是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而所谓挑战,就是幼儿跳一跳能够回答或探索后能解决的问题。如一段时间里,大班孩子热衷于比较男孩厉害还是女孩厉害,私下里经常争执不休。教师巧妙地把握了这一契机,用男孩棒还是女孩棒的问题,将私下争执变成了公开辩论,男生女生围绕问题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幼儿的判断能力、分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口才与胆量。在这类活动中,一个好的、有不同论点的问题带给幼儿的头脑冲击是鲜明的,引发了孩子积极有效的思考。

2:提问要有利于幼儿新旧经验的迁移与重组

  经验的获得与拓展,需要教师善于把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一起交给孩子,为他们主动获取新经验提供发展空间。如在中班时我们的自然角中,孩子们种的蚕豆苗长得郁郁葱葱。对此,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蚕豆苗用大鞋盒扣起来,只在顶部一侧开个小天窗,蚕豆苗会有什么变化?大部分孩子马上说:蚕豆会死的。老师鼓励大家:那就试试看!几天过去了,孩子们惊异地发现,蚕豆苗不但没有死,还从小天窗里冒出了嫩绿的新叶!打开鞋盒一看,老叶子则黄黄地低垂着头。老师带孩子们给这棵蚕豆苗起名为追太阳这种开放式的提问设计,促使幼儿重组了自己的已有经验,获得了更多的新经验。

3:提问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探索需求

    所提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主动邀请不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谁会谁答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幼儿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幼儿与幼儿间相互启发。此外,对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我们鼓励教师在活动中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幼互动既面向全体,又凸显个性。如中、大班教师为激发孩子们积极参与谈话的兴趣,可将话题预先告诉孩子们,让其有备而来。用开放式的问题导引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得相关的信息,关于世博会,你知道什么”“海宝代表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的幼儿积极探索。对世博会感兴趣的,会去查询不同的馆,细心的孩子,会收集有关的图片或饰物;爱上网的幼儿,可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浏览有关世博会会馆的网页。这样的提问调动了不同喜好、不同能力幼儿的智慧,谈话定会精彩纷呈,效果倍增。

4:提问后为幼儿预留适当的思考时间

  提问后可等35秒钟或更长时间再进行提问,以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引导幼儿在较深层面上进行思考,丰富幼儿回答的内容。而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间、幼儿和幼儿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
总之,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时而点拨、时而沉默、时而设疑、时而鼓励,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经验的扩大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

 

 


上一篇:读书笔记
下一篇:小班四月主题论坛:“介绍我班的……”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Copyright ©2010  吴江市震泽中心幼儿园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 邮编:215233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