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虫
震泽中心幼儿园 周诗雯
现象描述:
虽然才四月份,但是这一天的天气非常的热,下午做完操之后,我请孩子们坐在操场边的台阶上休息一会儿。旁边小二班的几个小朋友围在柱子边上,全都蹲在那里看什么东西,坐在柱子边上的伟伟、希希和阿楠三个小朋友忍不住凑了过去,小二班的一个小姑娘手里拿着一张香樟树的树叶,在地上拨弄什么东西,我靠近一看,原来是一只西瓜虫啊,树叶一拨西瓜虫就卷成了一团。
伟伟也忍不住用手去动了动西瓜虫,旁边的阿楠忽然抓住他:“虫子咬人的,不要用手碰,我妈妈说的。”希希凑过去看了看:“这是什么虫子啊?”阿楠马上说:“我也不知道。”旁边一个小二班的小朋友凑过来告诉他们:“这是西瓜虫,张老师说的。”“这是西瓜虫”希希重复了一下他的话,她看着他们玩,也从地上捡起了一张樟树叶子去拨西瓜虫,伟伟也学着她的样子捡了一张叶子,虫子被几个小朋友用树叶拨来拨去,一会儿滚到这儿,一会儿滚到那儿,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刚才还在草地那边玩的小二班小朋友甜甜,忽然跑了过来,大声的对着围在柱子边上这些小朋友说:“那边有好多西瓜虫,快点过去看。”小二班的小朋友都跟着她跑了过去,伟伟、希希和阿楠朝着那边看了一会儿,又蹲了下来,伟伟和希希用树叶拨虫子,阿楠蹲在旁边看他们,虫子还没有爬几步,被树叶一拨就卷成了一个球。
一个刚才还在搭积木的小二班小朋友跑了过来,站在三个人围成的圆圈边上看了一会,忽然走到圆圈里面,一脚八点上的西瓜虫踩死了。三个小朋友楞了一下,伟伟站起来冲着那个小朋友大声的喊道:“你干什么呀!”男孩子看着伟伟没有讲话,伟伟转过头来对我说:“老师,他把虫子踩死了”他的眼角渗出来了泪水,我摸了摸他的头。我问那个男孩子:“你为什么要踩死它?”他低着头很小声的对我说:“我把虫子踩死了”我加重了讲话的声音继续问:“为什么踩死它?”他看了我一眼跑开了。
伟伟站在我边上,手里拿着树叶,两腮挂上了两滴泪水。
问题诊断:
1、好奇心比较重,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这些特点在小班小朋友的身上表现的特别的明显,小班小朋友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围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们不免产生好奇心“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别吸引过去。当发现一种有趣的虫子的时候,忍不住就想要用手去碰一碰,想要看一看这个虫子是不是真的会变成一个“西瓜”,这时候他的好奇心控制着他,让他忽略了这个虫子可能对他造成伤害,或者他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2、好动、好模仿,尚未产生“同情”的心理。
小朋友大多比较好动,当发现有趣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去碰一碰,看到漂亮的花朵喜欢摘两朵,看到好玩的小动物喜欢去玩一玩。同样,小班的小朋友有又非常喜欢模仿,可能在成人那里看到了踩死虫子,拍死蚊子的行为,看到虫子的时候也会想要模仿成人的行为去把虫子踩死。他们意识不到自然界的动植物和他们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没有产生同情的心理。
3、各方面的意识开始萌芽,主要依靠“他律”。
年多的幼儿园生活之后,一些孩子在规则意识、自控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理心”也出现了萌芽:阿楠小朋友因为妈妈的要求,能够控制自己不去碰很有趣的“西瓜虫”,并且阻止别的小朋友去碰。伟伟小朋友会因为别人踩死了和他一起游戏的西瓜虫,感到伤心和愤怒。虽然阿楠小朋友对于自我的控制,主要是出于妈妈的要求,是一种“他律”的行为。伟伟小朋友产生的伤心和愤怒的感觉,虽然是因为虫子被踩死引起的,但也主要是对自己所有物的一种“占有欲“。
教学对策: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建立必要的规则。
《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指导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健康领域《指南》也提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孩子的好奇心是难能可贵的,在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机会,幼儿进行观察、实验,但同时因为孩子的年纪比较小,辨别危险、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差,需要老师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活动中也要向孩子们提出一定的要求,不能放任孩子自流,要让孩子的活动做到“有规则,不拘束“
2.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识。
《纲要》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指出,我们要将孩子培养成为:“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孩子的年纪比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他们又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所以成人对于身边事物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所以我们成人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榜样。孩子们不能够辨别这个行为是对是错,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帮助孩子认清是非,逐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让孩子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
3、重视孩子好的行为,化“他律”为“自律”。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好的行为,可以将这些行为转化为教育的案例分享给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和孩子一起分析案例,让孩子们认识到为什么这些行为好,真正的理解这些行为的意义。让孩子首先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才会产生向这个行为靠拢的意识,逐渐的在行动中化被动为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