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
1、园本教研的需要: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一直是我们幼教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幼儿园几乎都有本园自成体系的课程,都在积极的开展园本研究活动。在高潮迭起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呼吁中,结合我园办园特色与本园新立项课题《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案例研究》出发,我们根据已有的研究经验出发立足将园本特色、文化传承与幼儿发展相互结合。
2、学科规范化需要:课程目标是编制、课程是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课程目标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内容体系框架的建构有利于教师充分把握课程目标理念,完成教学任务。
3、幼儿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幼儿达到培养的目标。幼儿教师科学、合理的设定目标、内容体系将有效的帮助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微型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微型课程的实施,幼儿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它是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编制的重要准则之一。
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是指我园教师通过对家乡(历史名镇)特有的家乡文化教育资源(丝绸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景观文化资源和古名人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实施制定,实现教育目的,即对幼儿欲实施的微型课程中的教育。对幼儿而言即是体验发展、提高心智、积累经验的过程。
微型课程内容体系框架构建是指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微型课程结构体系的制定。
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内容体系框架构建是指针对幼儿的不同差异设计古镇幼儿园特有的家乡文化教育资源(丝绸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景观文化资源和古名人文化资源)的知识结构,构建较为完善的、科学的、规范化的内容体系。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内容体系框架构建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而制定。
三、国内外研究的统一领域现状
1、国内研究领域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精神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把本乡镇文化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调查研究,已成为可行性的研究方案。其中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已成为教师专业技能的
国内如江苏省常熟中学的子课题之一校本课程有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的研究之《“常熟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课题,中特别强调了校本课程目标规划的研究。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初步规划各年段的校本课程目标。
2、国外研究领域现状
随着课程权力的下放,课程体制的弹性化、灵活化,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主流之一。如美国、法国、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四、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促进本课题理论依据提升。
本课题研究的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是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指南针,它既是微型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微型课程设计的终点;本课题帮助了幼儿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上有力的依据,提升了理论价值,更提高了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
(2)促进幼儿教师课程观的认识。
正确的课程观强调的是幼儿教育要就近取材,贴近生活。这些思想及课程的设置,较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易使幼儿接受和产生兴趣。从建国60年来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观发生了重大甚至是根本的变化。建立基本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有利于教师清楚的认识课程观,提高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效率。
(3)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
研究幼儿园课程是为支持、引导、帮助幼儿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设置的,课程目标是对幼儿在一定期限内学习效果的预期。该课题的研究是为了使这种预期更为科学合理,更为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
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及内容体系框架构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及一生发展的问题,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不同层的目标极力要求设计真在课程设定中遵循课程目标。
2、创新之处
教师通过对家乡(历史名镇)特有的家乡文化教育资源(丝绸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景观文化资源和古名人文化资源)的科学分析,初步尝试解决课程目标片面、目标低层次、上下目标脱节等问题。力争做到课程内容平均铺设、目标把握到位、掌握幼儿“关键期”、“敏感期”“最近发展区”,形成有发展、有特色,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体系
五、支撑性理论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的核心,他强调了幼儿教育要就近取材。贴近生活。陶行知思想的提出给我们研究本课题《以文化传承为归旨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探究文化资源,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把握文化资源的目标、内容体系框架的构建。
2、后现代课程观
美国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课程应属于广义的范畴,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教学内容,而应囊括儿童的学习科目和教材,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和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等等。这让我们不仅发现在制定本园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儿童认知和技能发展水平的同时,把学生情感的培养,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放在了重要位置。同时体现在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知识观以及课程基本要素价值取向的转变上。
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是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认知发展论的建构者,人类智慧的探索者。他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源自于他对儿童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等)的发展和结构的研究。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六、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旨在充分挖掘古镇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与内容,依托幼儿年龄特点,帮助幼儿全面、科学的了解家乡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传承的第一步。
2、本课题研究在充分挖掘古镇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升教师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的能力,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激发教师研究探索兴趣。
3、本课题研究旨在构建以震泽古镇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的构建,为幼儿园园本创建一系列成功、科学、合理的活动内容体系框架,为后续活动开展做好奠基作用。
七、研究内容
1、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
研究要点:(1)梳理古镇文化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古镇文化资源本身的特点分别纳入大、中、小三个不同年龄段,制定具有古镇文化特色的微型课程目标。
2、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内容体系框架构建。
研究要点:归纳和总结已有的经验与古镇文化资源,探讨古镇文化资源的课程内容体系框架构建历史和现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再次剖析课程内容与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行新的微型课程内容体系框架构建。
八.研究方法
1、文献法: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开展的同时积极的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包括国内外研究相关理论、文化资源材料等,为了解震泽文化筛选出适合幼儿园、适合幼儿开展的文化内容,从而制定适宜、科学的课程目标、内容框架体系。
2、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在参与行动,在行动中进行实践研究,不断的观察、反思、再观察、再反思,让课题成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调整方案,改良、修改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提升质量。
3、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根据本园相关研究的已有经验以及及时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回顾、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指导课题组成员累积工作经验,提高课题研究水准。
4、观察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观察,认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研究的该课题获得有效资料,为教师研究课题奠定基础。
九.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2013.8)
主要任务:(1)学习主课题的精神及意义所在,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2)查阅有关资料文献,子课题成员相互交流、学习。(3)在主课题的引领下选择、制定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9——2015.12)
主要任务:全面实施子课题研究方案:(1)前期调查。整理并形成古镇文化微型课程资料手册。(2)以小中大年级为单位,制定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3)以小中大年级为单位,制定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内容体系框架结构。(4)以小中大年级为单位,在实践过程中修改、提升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1——2016.6)
主要任务:(1)收集、整理教师论文、心得、修改意见。(2)再次修改、提升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3)子课题《以文化传承为归旨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的实践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并结题
十、预期成果(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 |
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内容体系框架构建初探 |
论文 |
2016.2 |
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初探 |
论文 |
2016.2 |
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制定研究的意义 |
论文 |
2016.2 |
如何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重要资源开发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的实施 |
论文 |
2016.2 |
最终成果 |
以文化传承为归旨的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框架构建的实践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6.6 |
|
|
|
十一、课题组成员组成与分工
课题主持人:沈菊芳、沈雯雯
课题组核心成员:张秋珍、缪建芬、倪夏莉、王轶、黄伟芬、屠玥、盛丽芬、俞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