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计划
2013——2014 第二学期
吴江区震泽镇中心幼儿园
一、指导思想
我园开展的新课题《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案例研究》,我园将根据《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思想,结合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对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有序地稳步地开展。同时,我园结合本园古镇幼儿园的特点和古镇特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多方位、多通道、多角度的开发、拓展、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探究具有地域特色的古镇文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幼儿既了解古镇的文化,又能弘扬古镇文化并使古镇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此研究基础上,建构适合本园的微型课程,从而形成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提升幼儿园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本学期研究的目标
1、构建以震泽古镇丝绸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微型课程内容,让幼儿了解古镇的丝绸文化,了解丝绸的演变过程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进一步开发和收集古镇丝绸文化资源方面的资料、图片、相关记载和丝织品等,进行合理利用,并巧妙融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古镇的丝绸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的生活。
3、培养全园教师课题研究的主人翁意识,做到人人参与,人人都是该课题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
1、完成各子课题成员的分工,并撰写好子课题方案。
2、本学期着力开发丝绸文化资源的研究内容,形成一个一个活动案例,渗透于我园的蓝本课程活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定期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组织研讨,及时修改研究活动的案例,让活动案例逐步趋于完善化。
四、课题工作开展措施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中,我园将5个子课题进行了分工,每个子课题都有2位负责人和固定的组员组成,全园老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子课题组每月两次课题活动。各子课题根据自己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选择研究的小主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个子课题组结合本园的总课题研究方案,根据子课题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阶段的实施后,应作出阶段性小结,整理这个阶段中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五、课题组的管理
1、课题组要定期地向教科组上报课题中古镇丝绸文化资源的研究进展,提出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想法。期末的时候要上交古镇丝绸文化资源的研究小结、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并收集好古镇文化丝绸资源研究的作品、现代教育技术软件、丝绸图片资料和其它丝绸文化文字资料等。
2、期末,课题组要组织课题研究丝绸文化资源方面的公开课,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好及时地修改方案,并逐步地完善方案。
3、课题组要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本课题研究和相关的科研理论和方法,进一步认识自己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操作要点。有条件时,可外出学习或请专家来指导。
4、课题组每月定期召开丝绸文化资源的研讨会、交流经验和研究进展情况。课题组长要检查方案的执行情况。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节研究方向,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六、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完成各子课题方案的撰写,布置落实各子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教研组讨论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4、完成网络资料上传(一)。
三月份:
1、各子课题组上交子课题方案和工作计划。
2、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落实开设研究课人选,讨论拟定教学活动内容。
3、建立丝绸文化的教育基地,带领孩子实地参观。
4、完成网络资料上传(二)。
四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
2、课题组活动集体研讨研究课的成功与不足,集体修改研究活动方案。
3、上交一篇教学设计。
4、完成网络资料上传(三)。
五月份:
1、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丝绸作品展。
2、课题组组织一次小型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由该组教师在课题组长的协调下,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主持活动。
3、创设幼儿园主环境古镇丝绸文化,让古镇丝绸融入到幼儿的生活。
4、完成网络资料上传(四)。
六月份:
1、各课题组建立“课题档案”,把搜集到的相关的学习资料放入其中,或提供在网上,进行自学,充实和丰富学识修养。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奖励教科研积极分子。
4、完成网络资料上传(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