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案例研究 |
活动主题 |
课题计划部署工作会议 |
活动时间 |
9月5日 |
地点 |
三楼会议室 |
活动形式 |
集体研讨 |
参与人员 |
全体教师 |
人数 |
38 |
主持人 |
朱菊娥 |
记录人 |
吴晓嫣 |
活动
内容 |
课题计划部署工作会议
|
活动
目标 |
了解本园申报的“十二五”新课题,进行工作部署。
|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
一、新课题的概况
我园申报了“十二五”课题,课题名称为:《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案例研究》。这个新课题既是原课题的深化研究,又是原课题的创新研究,对于我们大家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二、课题计划工作部署
九月:组织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制定本学期的新课题研究计划
十月:收集文本、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在内的课程资源,整理资料,进行资料分层,生成园本微型活动。
十一月:撰写开题论证报告,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课题案例研讨
一月:整理资料,课题阶段性总结。
三、教师交流:谈谈我对新课题的点滴想法 |
活
动
效
果 |
通过此次课题工作的部署,全园的老师对本园申报的“十二五”课题《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案例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课题中的关键词文化传承、微型课程和案例研究关键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本学期每月工作的安排,教师明确了每一个月需要做的具体工作,这样教师的操作性就增强了。另外,在教师相互交流对新课题的想法的环节中,教师们有了思想的碰撞,有了想法的交流,做法有了取长补短,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研
究
反
思 |
对于全园性的省级课题,我们必须让全园的每一位教师都参与,都受到重视,力求做到“人人都是课题研究的主体”。所以,在这样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召开全园性的会议是特别有必要的。 |
附:《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计划
吴江区震泽镇中心幼儿园
一、指导思想
根据《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思想,结合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的对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我园开展了新课题《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实践研究》。我们结合本园是农村幼儿园的特点和古镇特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多方位、多通道、多角度的开发、拓展、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探究具有地域特色的古镇文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幼儿既了解古镇的文化,又能弘扬古镇文化并使古镇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此研究基础上,形成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提升幼儿园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实现幼儿园 “强化管理,丰富内涵,争先创优,提升品质”的总体目标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第一、本课题研究旨在对幼儿所拥有的现有生活经验进行有序有方法地提升,从而帮助幼儿储存丰富的隐含文化因子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将来能成为古镇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者奠定基础。
第二、本课题研究中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观念,强化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提高教师利用古镇资源开发课程的能力,最终能为古镇文化为背景的微型课程探索出一系列古镇文化传承的措施、策略与有效实施方法。
第三、本课题旨在形成一门传承古镇文化的幼儿园微型课程。挖掘和开发古镇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建设富有古镇文化特色的微型课程教材,构建和完善微型课程的理论目标体系,并为具有古镇文化的幼儿园微型课程积累一系列成功的活动案例,从而凸显办园特色。
(2)本学期研究的目标
1、构建以震泽古镇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具有地方特色的微型课程,充实与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
2、通过古镇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挖掘家乡所特有的,适合幼儿园的人文、地理和特色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巧妙融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让幼儿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使幼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家乡。
3、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实现教师、幼儿与微型课程的共同发展。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
1、制定本学期的新课题研究计划,做好新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并扎实地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收集资料,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2、及时收集和整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活动和园本活动,汇总课程资源,做好文本、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在内的课程资源库;梳理好与园本课程的相关微型课程内容,逐步构建园本化微型课程。
3、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课程理论、《纲要》和《指南》,正确理解和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和实质,确立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发展观、对当前一些新的课程理论结合本园实际,有目的地借鉴与吸收,不断完善园本课程。
4、构建完善本园课程是我园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学期,我们要在贯彻《纲要》挖掘特色的背景下审视《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个统领我园全局的总课题,在课程的整合性、开放性、本土化、生活化上下功夫,注重积累课程实施轨迹,创建适合时代发展的现代课程新体系。持续挖掘课程资源,改革家长在课程中的角色地位。
四、课题工作开展措施
认真抓好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抓好课题研究的检查、指导与督促等过程性管理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合理分工,各课题组制定好子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按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对子课题研究进行分工落实到人。指导教师做好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积累工作,做好子课题研究报告。
每位教师都要提高认识,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做到带着问题去研究,学着理论去实践,随着探索去反思,所有教师必须人人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工作,要再次认真地学习主课题方案,学习新课程理念,根据各自研究的课题制定计划,结合自己的教学开展研究,创设互动共享的教学环境,以课题研究来指导教学设计,不断思考总结,人人上一堂有科研含量的课题研讨课,人人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并做好课题研讨课、资料积累、经验总结、数据收集等相关研究工作,期末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使课题研究工作富有实效。
五、课题组的管理
1、确定课题组安排,明确组长职责和要求。
2、每月召开课题组长例会,明确具体工作要求。
3、定期汇报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交流探讨。
4、期末进行课题组工作总结,进行交流汇报。
5、期末课题组评价考核
期末采用课题组成员根据平时研究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组教师进行期末的考评,并评选出先进教师。对全体幼儿进行主题评价和期末总测评的方法,以此了解幼儿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达到的水平。
六、活动安排
九月:组织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制定本学期的新课题研究计划
十月:收集文本、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在内的课程资源,整理资料,进行资料分层,生成园本微型活动。
十一月:撰写开题论证报告,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课题案例研讨
一月:整理资料,课题阶段性总结。

|